首次以工業機器人應用為主題的勞動競賽在康橋集團拉開戰幕。11月26日,作為浦東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一環,“‘智能制造,改變你我’——‘康橋杯’首屆工業機器人應用技能邀請賽”吸引了來自全國的12家企業(單位)、21支參賽團隊參加。[詳情]
IBM宣布,該公司將投資兩億美元在德國慕尼黑修建“華生物聯網”業務的全球總部。此舉屬于將“華生”超級計算機與物聯網相結合的戰略的一部分。[詳情]
在江寧開發區科遠自動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廳內,大屏正即時播放著一家智慧電廠的工作場景。不過,這個場景不是工廠的實景,而是借助三維、物聯網等技術,讓實體工廠在“云端”1:1再現。點擊鼠標,一位戴著黃色安全帽的虛擬工人在三維工廠內走動,查看每一臺機器的工作狀態。[詳情]
亞馬遜提前做好準備,用新技術訓練新招募的員工,比如觸摸屏技術、機器人技術,它將培訓時間縮短為2天,一般來說,了解倉庫工作需要最多6周的時間。[詳情]
我省召開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會議 馬秋林強調高水平舉辦世界智能制造大會
11月24日,省政府召開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馬秋林副省長出席并講話,省各有關部門負責人和蘇南5市分管副市長參加會議。[詳情]
河北省近日出臺工業轉型升級“十三五”規劃,明確將加快工業轉型升級,重點培育壯大先進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到2020年,裝備制造業工業增加值達到5000億元,成為第一支柱產業。[詳情]
“德國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都作為各自國家一項重要的戰略,目前在正在召開的漢堡峰會上引起了中德之間的熱烈討論。它們兩者間有著怎樣的關系?是否中國會以工業數字化為契機而蠶食德國工業的技術優勢呢?讓我們來探一探究竟吧。[詳情]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報道,如今世界對科技和創新如此關注,是因為人們渴望找到能夠解決當前經濟、社會和政治問題的解決方案。[詳情]
ABB與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建”)開展合作,為其在海外承建的最大水電站——厄瓜多爾辛克雷水電站項目提供了技術領先的電氣設備和控制系統,助力這一巨型水利工程的高效、可靠運行。[詳情]
“中國制造2025”出臺一年多來,中國加快了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戰略轉型的腳步。與此同時,全球制造業先發國家近年也不約而同提出“重振制造業”相關戰略。[詳情]
據外媒報道,英國財政部長Philip Hammond宣布將投資3.9億英鎊(4.84億美元)用于推進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詳情]
11月24日,全國工業和信息化科技創新大會在工信部召開。工信部黨組書記、部長苗圩在大會上部署了工信系統“十三五”期間產業創新工作。[詳情]
在恐怖陰影籠罩的30年后,竟然有兩家中國企業勇往直前,向禁區挺進,想要“啃下這塊硬骨頭”。路透社報道稱,近日,中國能源集團協鑫的子公司協鑫集成宣布,將與中國成套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在切爾諾貝利無人區建設光伏電站,計劃利用太陽能重建“核禁區”。[詳情]
臺工研院成立巨量微組裝產業推動聯盟 整合顯示、LED及半導體產業
在臺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臺工研院23日舉行“巨量微組裝產業推動聯盟”成立大會,希望借由串聯顯示、LED、半導體以及系[詳情]
隨著可穿戴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能同步手機信息通知的可穿戴設備問世,不過形式還是沒有跳脫一定的局限,不夠靈活。[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