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正加緊繪制新一輪“新基建”規劃圖。包括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明確將適度超前部署5G、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從陸續召開的地方兩會看,“新基建”成為多地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抓手,包括上海、福建、四川、湖南、安徽等20多個省(區、市)明確了2022年5G、數據中心等建設計劃,并提出進一步發揮5G等“新基建”的規模效應和帶動作用,打造經濟增長重要引擎。[詳情]
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發布的《2021年通信業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我國通信行業保持穩中向好運行態勢,電信業務收入穩步提升,累計完成1.4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0%。按照上年不變單價計算,全年電信業務總量較快增長,完成1.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7.8%。[詳情]
近日,由高新區三家企業尚德、先導、微導攜手打造的數字化TOPCon高效光伏電池智能產線上,2GW TOPCon高效電池智能工廠投產出片。該項目不僅實現了先進電池技術的提升和超越,同時也在設備國產化、數字化智能制造工廠方面做出了示范。[詳情]
智能制造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過去一年,鹽城經開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大力度推進企業技術改造、智能升級,以智能制造為突破口,推動全區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詳情]
近日,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公布2021年浙江省“未來工廠”名單。[詳情]
國家能源局1月20日消息,據統計,我國2021年新增光伏發電并網裝機容量約5300萬千瓦,連續9年穩居世界首位。截至2021年底,光伏發電并網裝機容量達到3.06億千瓦,突破3億千瓦大關,連續7年穩居全球首位。“十四五”首年,光伏發電建設實現新突破,呈現新特點。[詳情]
這些工廠,是武漢工廠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升級的標桿。作為我國重要工業基地,武漢正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以“鼎新”帶動“革故”,以增量帶動存量,促進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詳情]
為落實《“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加強智能制造前瞻性和戰略性問題研究,提升研究水平和支撐能力,決定成立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主要職責和人員名單詳見附件。[詳情]
近年來,數字化轉型成為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所有經濟主體的必答題。隨著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的持續釋放,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范圍向中小企業拓展,以便捷、靈活的方式為中小企業提供普惠多樣的服務,為中小企業數字化發展帶來新機遇。[詳情]
打造40個5G+工業互聯網優秀案例!湖北省5G+工業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出爐
1月18號消息,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湖北省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聚焦“網絡基礎,產業能力,創新應用”三大方向,實施“3357”計劃,力爭三年內建成全國前列、中部領先的5G+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發展新高地。[詳情]
近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指出要實施產業鏈強鏈補鏈行動,提升產業鏈關鍵環節競爭力,完善5G、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重點產業供應鏈體系。[詳情]
1月13日,江蘇有線率先在南京啟動中國廣電5G核心網省級節點建設,拉開了廣電5G核心網在省級網絡公司落地的序幕。江蘇有線黨委書記、董事長姜龍,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孫圣安參加開工儀式并視察了項目現場。[詳情]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門近日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制造業有序轉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制造業轉移和承接的重點方向、重點產業。相關人士指出,推動制造業有序轉移,是優化生產力空間布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拓展制造業發展新空間的重要途徑。[詳情]
1月17日,由政企市場專業媒體企業網D1Net、信眾智(CIO智力輸出及共享平臺)和中國企業數字化聯盟共同組織的“2021 CEIA中國企業IT大獎”評選獲獎榜單今日重磅發布。CEIA中國企業IT大獎一直是政企CIO及IT信息主管選型的權威參考之一,距今已舉辦了近十屆。[詳情]
“江蘇省廣電5G融合接入應用創新工程研究中心”獲省發改委認定
日前,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2021年度省工程研究中心的認定名單,由江蘇有線作為依托單位申報的“江蘇省廣電5G融合接入應用創新工程研究中心”(簡稱“中心”)成功入選。“中心”是廣電行業及江蘇省內首個專注廣電5G應用領域的工程研究中心,是江蘇有線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產業強鏈計劃,推進產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載體。[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