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進步的世界注腳——從自然指數看中國“十四五”科研成就
在全球科技創新的浪潮中,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為世界科研的重要引擎。最新發布的自然指數2025科研領導者榜單顯示,中國高質量科研產出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并仍在迅速擴大領先優勢。[詳情]
中國研制仿蚊子機器人,有了黑科技的賦能,將顛覆傳統的偵察手段
近期,CCTV-7在6月14日播出的節目中,顯示中國專家正在研究一種蚊子大小的小型飛行“機器人”。外媒稱未來可用于軍事偵察,屬于全球最小的蚊子般大小的仿生偵察機器人。[詳情]
?處理器(CPU)是計算機的核心組成部分,就像“大腦”一樣指揮各個部件的運行。6月26日,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國產通用處理器——龍芯3C6000在北京發布。[詳情]
谷歌 Pixel 10 即將發布,采用臺積電代工 Tensor G5 芯片
6月26日消息,據外媒報道,谷歌Pixel 10標準版手機的詳細規格日前曝光,該機有望于8月20日發布、8月28日發售。[詳情]
北京中關村科技園房山園,一輛無人駕駛巴士正沿著預定路線平穩行駛,提速、變道、避讓、掉頭……動作“絲滑”。[詳情]
近日,江淮汽車與華為合作打造的豪華新能源轎車尊界S800正式開啟批量投產,引發關注。業內人士認為,這正是中國汽車工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的一個縮影,也是汽車行業以開放共贏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的生動寫照。[詳情]
ViscoTec 維世科攜preeflow®尖端技術亮相上海國際航空航天技術與設備展覽會
6月11-13日,全球精密流體處理專家ViscoTec維世科攜航空應用產品及旗下微量點膠品牌preeflow 創新產品首次亮相第九屆上海國際航空航天技術與設備展覽會,呈現顛覆飛機制造及裝配自動化點膠、涂覆和配平工藝和一體化解決方案。[詳情]
國家發改委組織集中向民間資本新推介3200余個項目。據新華社消息,國家發改委近日組織集中向民間資本新推介項目3200余個、涉及項目總投資超3萬億元。本批項目聚焦交通運輸、能源、水利、新型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環保、倉儲物流、制造業等重點領域,依托“全國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平臺”向社會公開推介。[詳情]
6月22日消息,據央視新聞報道,近日,由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大學等單位組成的聯合科研團隊,研發出全球首個兼具全手高分辨率觸覺感知和完整運動能力的機器人仿生靈巧手。有了它,機器人不僅能精準抓取物品,還能像人手一樣“感受”力度和位置。[詳情]
6月20日,國內首制16000TEU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中遠海運洋浦”輪,在上海長興島交付。該船的成功交付實現了大型甲醇雙燃料箱船建造領域“國內船東第一單、國內船廠交付第一艘、國產甲醇主機第一次實船應用”三個歷史性突破。[詳情]
“這是企業銳利眼光所致,更是市場魅力所賜”,長三角國際智能儀表/線纜展火熱報名中
由天長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安徽省電線電纜行業協會共同協辦,安徽天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2025長三角國際智能儀表/線纜產業博覽會”,11月11-13日在安徽天長高新技術產業園隆重召開,展覽規模規劃15000㎡,預計300家儀表/線纜企業集中亮相。[詳情]
作為工業制造領域復雜度最高的場景之一,半導體行業為實現“零缺陷”目標、滿足極致良率追求,對于產品質量有著近乎“苛刻”的高規格要求。[詳情]
6月10日至12日,第二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在四川成都舉行。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愈演愈烈的國際形勢下,大會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提供堅強科技支撐,為加強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推動科技成果更好惠及各國人民注入新動能。[詳情]
三夏時節,金黃麥浪席卷神州。沃野之上,北斗導航系統為播種畫下厘米級精度的軌跡;黃土高原,5G物聯平臺構建起全域感知的“農田數字大腦”;江南水鄉,無人化作業閉環貫通耕種管收全流程……當這些硬核科技深度融入沃土,千年農耕文明在智能引擎的推動下煥發新生。為記錄這場生產力躍遷,央廣網記者深入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山西、湖南、黑龍江、安徽的糧食主產區,見證科技如何改變農耕圖景。[詳情]
“新紅專”輪致敬海上絲路文化巡展大連起航 將開展水道智能航行實驗
今年是中國航海日設立20周年,也是鄭和下西洋620周年。在2025年7月11日中國航海日即將到來之際,百川向海——“新紅專”輪致敬海上絲路文化巡展6月16日于大連起航。本次巡展由中遠海運集團、大連海事大學等單位聯合舉辦,是2025年中國航海日系列活動之一。[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