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事故回顧
2019年3月21日,位于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陳家港鎮生態化工園區的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發生爆炸。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爆炸引起2.2級地震,相當于2噸多的TNT爆炸威力。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78人死亡,另有部分群眾不同程度受傷。短短十天后,3月31日江蘇昆山綜保區漢鼎精密金屬有限公司加工車間室外場地存放非金屬的集裝箱發生燃爆,引起車間起火,導致7人死亡,1人重傷,4人輕傷。
隨著響水爆炸事故報道深入,江蘇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的更多信息也被揭開。據悉,從2016年7月到2018年7月,兩年左右時間,爆炸化工廠已經接到7張罰單,13項安全隱患問題清單(如苯、甲醇裝卸現場無防泄漏應急處置措施、充裝點距離泵區近,現場洗眼器損壞且無水……),如此劣跡斑斑,讓人不能不提出疑問——企業違規生產為何屢罰難禁?質疑背后,是防患于未然更深一次思考。
二、企業安監之難
陽光下面沒有新鮮事,重罰之后尚需新方法。對于安全事故問題可以分兩方面看:一方面是人為導致的,即有章不循,故意隱瞞;另一方面是有章難循,顧此失彼。第一種通過重罰可以改進,第二種通過重罰很難改進提高。這里重點討論第二種的原因,即企業發展技術速度遠超過安全生產管理技術速度,導致利用原來監管方法和手段不能真正落地安全管理要求。以下列舉就是這種現象的集中體現。
有較強的安全意識,但依然監督管理難
企業董事長、CEO、廠長、車間主任、員工都天天進行安全教育,每個人都能認識到生產事故的慘烈性,也都在日常工作中小心翼翼。但對于現場操作人來說,安全監管的執行者來說,人無完人,總有可能百密一疏,這種疏漏如果及時糾正解決,都不會導致較大的災難發生,然而往往這種疏忽并不能及時發現,一個個偶然的疏忽造成了最后的大錯,所以采用有效的監督糾正方法是避免事故發生的主要手段。
以往工廠里通過雙崗操作,安全員現場監督檢查等方式來解決這種疏忽的糾正,但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下降,人力成本的上升,人員招聘越來越難,監督成本越來越高,隨著產能的快速擴大,專業人員很難第一時間快速補充(據報道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事故當天還在招聘安全員)。如果部分人員離崗,不要說雙崗,一個人短時間可能兼了多個崗位,再強的人員意識,再較大工作量面前總有可能顧此失彼。
總的來說,不是人的意識不強,是人口紅利下降使得招工難,人員不穩定,而原來管理模式是通過人力資源充足的情況才能有效實施,但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往往顧此失彼。
制定了生產設備檢測、維保計劃,但實施落地難,監管難
設備檢測、安全監管與維保往往是企業不同部門和外協維保單位共同執行,但安全生產管理部門負責任大型復雜設備的安全生產應用,設備管理部門負責大型復雜設備的維修保養,并由其進行第三方維保外協管理。安全生產管理部門、設備管理部門和第三方維保公司形成了針對安全生產大型復雜設備維保的信息交互體。企業內維保安全管控信息的跨部門傳遞不及時,企業與第三方維保公司的安全管控信息傳遞難,是大型復雜設備安全監管信息傳遞的瓶頸。
總的來說,基于填報的信息系統、基于手填式的報告模式所需要花的管理成本越來越高,信息傳遞往往滯后時間長,數據真實性差,給設備端埋下故障的隱患,已經不適應目前的安全生產管理需求。
三、安監數字化之殤
從“321鹽城爆炸到331昆山火災之殤”,我們從另一個側面會發現一個問題,各級單位都在不斷建設和完善安全監管系統,為什么在化工園區如此重要的場所,仍然沒有發揮作用?建設智慧的安監,“應用落地難”問題出在哪里?
總結“安全監管的數字化之殤”,有以下四項難點問題:“有系統無數據”、“數據時效性差”、“系統存在數據鴻溝”和“安全監管信息系統運維難”。
有系統無數據
有安全監管系統,但無設備、環境等安全監管數據在當前生產廠是普遍現象,廠里的安全生產管理系統往往是一個教育培訓系統,很多數據都是模式數據,應付檢查用,不能真正發現現場實際問題。為什么?主要原因是設備數據接入到安全監管系統成本高、改動難,即引進新設備改造生產線的速度超過了安全監管系統改造速度,數據接入安全監管系統成本甚至超過新設備改造生產線成本。設備接入的時間與成本是安全監管數字化系統好用的第一攔路虎。
數據時效性差
由于不能采用傳統的物聯網技術,導致大多數安全監管系統里面數據要么是造假的,要么是手操的,數據有效性差,不能及時有效的發現問題,更不要說用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來發現預測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
系統存在數據鴻溝
設備數據閉環在廠區內或者閉環在某個車間內,廠內各數據系統隔離,廠外與設備維保系統隔離,設備維保企業成為信息傳遞的真空地帶,信息傳遞慢導致簡單問題復雜化,人力、財力、物力都消耗大,資源不足導致部分時候安全監管流于形式,尤其是針對設備維保維修的安全管理容易一段時間形成真空地帶。
安全監管信息系統運維難
部分企業通過物聯網技術將設備信息和安全生產信息系統相連接,但由于沒有為其信息系統運維的部門,導致新設備接入難,信息系統更改成本高,致使有系統無數據的現象普遍存在。
四、安監物聯網之見
針對“安全生產數字化之殤”,航天大道從安監物聯網建設方面提出解決方案,構建一個基于大數據物聯網技術的安監云平臺,讓設備數據說話,打通各環節的數據壁壘,讓安全生產監管系統有數可查,有數可依,為企業管理者,第三方安監管理者,設備使用方,設備維保方提供的不再是冷冰冰的信息系統,而是提供的是數據信息服務,進而通過信息技術加速安全生產管理的能力,使得企業發展的技術速度與安全生產管理的技術速度同步發展,減少悲劇的再次發生。
基于云技術的安監云
構建云技術的安監云提供系統服務的數據運維、打通各系統的數據鴻溝。其一,通過設備數據上云,構建技術設備數據的人聯網信息平臺,實現各方(安全監管方、設備使用方、設備維保方等)的信息無障礙交互,只能在統一的數據平臺下,打通信息系統的鴻溝,才能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其二,通過設備數據上云,構架統一的信息系統運維支撐服務團隊,生產廠不用為安全生產平臺單獨成立信息化運維的隊伍,降低運維成本的同時又能及時的獲取安全生產數據,進而降低企業安全生產的負擔,有效推動安全生產管理的新技術推行。
基于低成本接入物聯網技術的安監云
基于低成本接入物聯網技術實現的安監云,解決企業設備數據上云難,成本高,設備數據應用實時性、人口紅利下降導致的人員不足等問題。
極簡接入能力降低工程施工成本,使得物聯網應用成本降低:通過“道物聯(Daolink)”強大的接入能力,使得1名電氣工程師30分鐘設備上云,一天完成一個項目的建設與更改,極大的縮短物聯網設備接入的工程時間,降低施工成本。同時利用“道物聯(Daolink)”系統的自定義數據協議快速破解和適配功能,使得老舊設備具備上云上網的可能。
通過安全接入確保設備數據的安全性,使得企業設備上云成為可能:“道物聯(Daolink)”利用航天自主可控技術,確保軟、硬件完全自主可控,國產知識產權;鏈路私有協議,非對產加密傳輸,服務器數據存儲加密;終端工業應用標準,兩大類30余種模塊 ,支持多種工業現場應用,構建安全的企業設備上云物聯網通道。
通過系統強大的物聯網工具化屬性,使得降低了物聯網建設及應用門檻:采用“道物聯(Daolink)”一個電氣工程師1天內上手,并熟練應用。同時具有較強的工具特性,支持第三方系統無縫連接,使得“道物聯(Daolink)”具備給原安監信息系統提供數據的能力,從而構建一個有生命力的安全生產監控平臺。
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安監云
基于大數據技術實現的安監云,使得通過物聯網上到云端的數據真正可用起來,實現海量數據及時獲取,快速解算應用,綜合統計分析,確保安全生產工作有理有據。
“道物聯(Daolink)”大數據技術解決海量數據,進而實現海量設備數據并發處理,違規監控及時發現、故障預警實時處理。
大道物聯網站體驗入口
https:// cloud.iot.htdadao.com/dataview
用戶名:test123
密 碼:123456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