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7月21日“新聞聯播”欄目播出的醫保新進展,我國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未來將會有更多救命藥、救急藥被納入醫保報銷目錄中,百姓看病將會得到更好的保障。對此有行業人士表示,隨著醫保準入日漸常態化,高臨床價值的新藥進醫保周期將大大縮短,新藥市場將實現快速放量,醫藥行業市場格局也將迎來新一輪變化。
隨著醫保目錄的日漸深入,醫藥行業將迎來新的格局,那么這對于上游制藥設備行業來說,又有什么影響,制藥設備行業如何做才能更好的推動醫藥行業發展,進而助力醫保準入常態化呢?
醫保準入日漸常態化,制藥設備行業或迎來新格局
據了解,2019年版醫保目錄的調入品種主要向國家基本藥物、癌癥及罕見病等重大疾病治療用藥、慢性病用藥、兒童用藥、急救搶救用藥等傾斜。隨著醫藥目錄調整方案的落地,我國醫藥市場,特別是創新藥放量或將加速。
制藥設備是制藥工業的“心臟”,是為制藥行業提供技術設備支持的戰略性產業,是制藥行業升級進步的保障,與制藥行業發展息息相關。隨著醫藥市場格局的變化,以及市場放量的加速,市場需求的增長,制藥設備行業自然也將迎來新一輪市場變化,發展空間巨大。
據相關數據預測,2020年,制藥裝備市場需求規模有望超過1800億元。隨著醫保目錄等政策的推行,國家對制藥技術創新、藥品質量監管等均越來越重視,因此藥企對高精尖設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但這既預示著未來制藥設備發展空間更大,也預示著壓力更大。”有行業人士表示。
據了解,如今我國制藥設備行業通過多年的發展已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研發能力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以及在中高端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隨著醫保的日漸常態化,在機遇與競爭的雙重挑戰下,未來我國制藥設備企業競爭力也將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有行業人士說。
迎接新挑戰,制藥設備企業需緊抓質量之“弦”
對于醫保目錄等政策帶來的市場變化,有行業人士接受采訪時表示,面對機遇將積極抓取,面對挑戰也正面迎接。據了解,不管是醫保目錄的調整,還是其他政策的推出,國家對制藥質量和技術均提出新的要求。對此,我國制藥設備行業要想獲得更快、更好的發展,同樣需要從質量和技術方面出發。
對于如何提高質量,有藥機人士表示,“產品品質是生產出來的,不是靠檢驗得來的,但主管檢驗的品質部一定得是‘包府’,品質部經理一定得是‘包大人’,對品質必須鐵面無私。”
作為制藥設備企業,應該在設計、制造、檢驗、出廠、安裝、調試……每一個環節都從客戶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的為客戶著想。
質量是生命,是效益,面對關乎人們生命安全的制藥生產,制藥設備企業更需要緊抓質量這根弦,“生產”好質量,同時要把關好檢驗部門的責任。
除此之外,制藥設備質量的提高還在于技術的提升。如在制藥生產過程中,人是關鍵污染源,但是智能自動化技術在制藥設備上的應用則大幅降低了人工操作從而有效避免了這一污染源帶來的質量問題。
面對制藥行業的新格局,制藥設備企業需要進一步思考如何更好的提高制藥質量,又如何在提高制藥質量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制藥生產效率?做到質量與效率兼并,如此制藥設備才更具有市場競爭力。
業內表示,為更好的滿足制藥質量和效率雙駕“馬車”,制藥設備企業需要不斷的進行技術創新,不斷從過去以銷售單機設備或聯動線為主,向提供醫藥裝備整體解決方案發展。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