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不足、設施老化、管理缺位等多方面原因,造成水壓不穩、水質不佳等二次供水突出問題,是目前全國大多數城市典型的“城市病”。隨著水務行業的發展,二次加壓供水已成為城市供水不可缺少的環節,該技術有效緩解了城市供水壓力不足,并解決了高層居民用水的問題。
傳感器技術在武漢二次供水改造中的應用
二次加壓供水設備,資料圖
二次供水終端設備主要由壓力、溫度、流量、水質等數據采集器、傳感器、變送器、視頻系統、遠程控制模塊、門禁系統、防雷裝置等組成。設備類型主要包括無負壓供水設備、變頻恒壓供水設備兩大類。
通常,二次加壓供水設備采用一電位器設定壓力,采用一個壓力傳感器檢測管網中壓力,壓力傳感器將信號送入變頻器PID回路,PID回路處理之后,送出一個水量增加或減少信號,控制馬達轉速。如在一定延時時間內,壓力還是不足或過大,則通過變頻器作工頻/變頻切換起動另一臺水泵,使實際管網壓力與設定壓力相一致。另外,隨著用水量的減少,變頻器自動減少輸出頻率,達到了節能的目的。
為攻堅二次供水這一城市病,2019年初,武漢啟動新一輪二次供水改造工程,承諾用3年時間,完成中心城區1160處供水單元二次供水突出問題,將惠及居民180余萬人。具體推進時間表為:今年完成300處,2020年完成500處,2021年全面完成。其間,同步開展存在供水安全隱患的樓頂水箱更換工作。
傳感器技術在武漢二次供水改造中的應用
圖為維修二次供水屋頂水箱。資料圖
截至目前,通過市、區、供水企業多方聯動,已完成設計402處、立項審查393處、開工351處、施工進度超50%的200多處、新系統通水30處。
8月21日,在武漢市江岸區黃埔佳苑小區新建的轉壓泵房,全新泵房配備了先進遠程管理系統,多個傳感器不間斷采集水量、水壓、液位等10多個數據,實時傳回水務集團調度中心。泵房任何部位出現異常,調度中心都能夠第一時間知曉并及時派人處理。
據了解,武漢市已有230個小區二次供水系統接入了遠程監控平臺,今后新建小區和改造后的老舊小區,都將陸續接入。
同武漢一樣,近年來,在全國范圍內,各大城市水務集團,都在逐步利用先進的傳感器物聯網技術,對二次供水泵房進行智慧化改造。例如,通過安裝在泵房輸水管線上的傳感器,可實時采集余氯、濁度、流量、水箱液位、水壓等數據,將數據上傳至云端數據中心,進行大數據分析、預測,可以實現針對每一座泵房的個性化調度。例如,一旦出現水質異常,水質信息會立即通過物聯網技術推送至管理平臺,做到實時響應、即刻處置,守護“最后一公里”安全供水。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