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晚間,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601138.SH,簡稱“工業富聯”)發布2019年度業績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工業富聯業績實現穩中有進,錄得營收4086.98億元,同比基本持平;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6.06億元,同比增長10.08%。在保持營收穩定、利潤提升的前提下,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內部推廣提升管理效能,管理費用同比下降19.09%。此外,貨幣資金較上年期末增長7.4%至669.01億,資產負債率較上年期末下降7.39個百分點至56.55%,體現出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憑借在“新基建”的超前布局,工業富聯相關業務收入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釋放也在加速兌現,收入結構進一步優化:云計算、科技服務業務收入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6.33%、20.38%。其中云計算收入來自云服務提供商(CSP)以及中國區客戶,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49%、148%,占比營收總額從2018年的36.89%提升至39.86%。
超前布局“新基建”,研發成果率先落地應用
圍繞“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雙輪驅動戰略,工業富聯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較上年同期增長4.76%至94.27億元;研發人員數量達23839人,占公司總人數的比例由2018年9.2%上升至11.4%,人才隊伍專業化程度進一步提升。截至報告期末,工業富聯已申請及授權專利4276項,主要集中在與工業互聯網相關的智能制造和科技服務領域,研發成果涵蓋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領域相關技術和產品,且實現技術深度融合、落地應用。
蓄力5G,發展新動能。工業富聯除了參與5G+工業互聯網3GPP國際標準的制定外,還聚焦發展多樣性移動通訊設備及終端方案,大力推動”5G+工業互聯網“落地應用,橫跨多個產業領域落實“新基建“建設。報告期內,公司還聯合中國移動為全球首款5G筆記本電腦提供全世界規格最小的5G M.2通用模組,在5G云辦公終端產品嵌入式模組等產品線建立了領先優勢。
深耕人工智能,提升雙跨平臺能力。作為工業人工智能先鋒構建者,工業富聯在智慧感知與邊緣計算方面研發生產機聯網、工業相機與機器視覺、邊緣計算相關智能制造硬件;平臺技術上,基于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富士康工業云平臺(Fii Cloud),推出12個解決制造行業專業問題的“專業云”應用;同時推出一系列工業APP,其中“精密工具壽命預測“APP使精密工具產品開發周期縮短30%以上,直通良率達到99.5%。平臺服務能力顯著提升的同時,基礎能力也在不斷夯實,推出Corepro、iDS、3D Studio三款產品,分別支持數據的采集和分析、數據清洗和呈現以及3D仿真。
推進算力創新,加速云計算落地和拓展。在數據中心建設方面,工業富聯與核心客戶合作開發的浸沒式液冷設備已開始在多個數據中心部署,大幅度降低了數據中心的能源消耗,兼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與此同時,工業富聯還將該技術拓展應用于HPC和GPU領域。報告期內,公司完成了HPC平臺與HTCondor平臺的整合,效果良好,平均稼動率達到96.3%。目前,公司開發的HPC(高性能計算機群)除了支持公司內外部的大數據和深度學習平臺之外,還將應用領域拓展至醫療影像識別、基因定序、8K視頻升級、安全監控、工程分析等方面,已部署在大中華、北美、拉美等地,進行醫療、科研、運動傳媒、農業等應用合作。
科技服務落地加擋提速,實力得到檢驗
目前,工業富聯已形成了全球3C電子行業最完整、最高效的供應鏈和最大規模、快速量產的智能制造能力,能夠滿足全球客戶更靈活的訂單需求。從傳統制造、精密制造向智能制造,工業富聯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專利技術、實踐經驗及海量工業數據,并基于此打造跨行業跨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并面向制造企業智能化轉型升級,提供硬軟整合的科技服務整體解決方案。
截至報告期末,工業富聯科技服務合作項目已在汽車零配件、汽車電子、機動車、廚衛設備、金屬加工、印刷包裝、紡織印染、玻璃制造等多個領域落地,建設成效顯著。在某機動車企業工廠工業互聯網改造項目中,工業富聯運用AGV專業云、CNC專業云,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3D建模等技術手段,對企業實施數字化改造升級,預計節省人力約三分之二,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在某汽車零部件廠商的燈塔工廠建設項目中,公司運用成型專業云,解決了客戶在關鍵制程中存在的生產過程不穩定、產品良率提升困難、注塑周期優化不足以及設備稼動率難以把控等問題,助力客戶將成型效率提升20%左右。
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工業富聯的“功底”同樣接受了實戰的檢驗。基于富士康云平臺(Fii Cloud),工業富聯推出“富集云無憂復工App”,對外分享成功的實踐經驗和能力,按下了復工復產的“快進鍵”;另一方面,工業富聯將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技術應用到與醫療相關的生產場域,轉產口罩、生產重要醫療設備,確保醫療物資能夠及時投入抗疫前線,展現了其應對各種復雜突發狀況的極強適應性,以及靈活跨界、快速響應的巨大潛能。
創新業務方面,截至報告期末,工業富聯智慧城市業務已拓展至上海、廣州、南寧、南京、唐山、西安等城市。其中,公司為廣州增城區正果鎮政府建設的“智慧正果”項目中,已完成2個中心,包括大數據服務中心與綜合指揮運營中心,以及7個物聯網應用子系統的建設,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出“實時監控、迅速調度”等重要作用。
為了進一步推動科技研發、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更多“新基建”相關技術落地應用,工業富聯與近400家產學研合作伙伴在產品、技術、服務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富智造云生態”,為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從規劃到落地的整體服務,創新產業協作的新模式,目前已有相應落地案例,包括與中國聯通共同推進深圳唯一的“5G +工業互聯網”應用省級示范園區建設;加入OPC基金會,與生態伙伴共同推動“協議標準化”;攜手多家生態伙伴,在生產工具智能化技術應用開發上展開深度合作。另外,與知名高校展開工業5G、智能感知、分布式工業AI等課題合作。
對于未來,工業富聯董事長李軍旗在《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表示,“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經濟發展的圖景已躍然眼前,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市場環境,工業富聯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初心不改,定力如磐,將錨定雙輪驅動戰略,矢志融身新基建,創造新的增長極。引領工業變革,讓智造令世界更美好。”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