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中國信息通信大會、第三屆中國國際車聯網技術大會在龍泉驛區舉辦。會上發布的《車聯網知識產權白皮書(2022年)》顯示,全球車聯網市場規模預計2025年將超過1.5萬億元。
業界標桿會議落在龍泉驛區,與其5年前一項戰略舉措有關。2017年,龍泉驛區承建中國唯一的智能網聯汽車及車聯網領域的國際合作項目——中德智能網聯汽車、車聯網(四川)試驗基地,經過5年發展迎來產業爆發的風口。
緊抓汽車產業轉型方向,龍泉驛區正在從“傳統生產制造”轉向“新興服務型智造”,致力于將城市作為一個巨型場景實驗室,瞄準車聯網與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發展汽車服務、汽車物流和汽車研發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全面激發創新活力和創造產能。
從生產車到開放路
驛都大道,從龍泉驛區自東向西直達成都市中心的主干道,每天車水馬龍。
8月之后,從龍泉驛市中心音樂廣場至航天立交之間路段,自動駕駛汽車匯入車流平穩馳行,一般人很難看出它與普通汽車的區別。驛都大道這樣的主干道納入龍泉驛區第二批次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反映自動駕駛技術日趨成熟。
與驛都大道一起開放的,還有汽車城大道、青臺山路、湖岸南路、經開區南一路等23條道路的部分路段,覆蓋了交通要道,生活區、景區與工業區等多種道路場景。
龍泉驛區計劃2022年內分階段完成全區城市道路全部開放的目標,總長約300公里。支撐這個巨型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場景的核心基礎設施,就是中德智能網聯汽車、車聯網(四川)試驗基地(以下簡稱“中德智能網聯汽車四川試驗基地”)。
按照規劃,試驗基地定位“未來汽車城”,涵蓋未來汽車、未來生活、未來城市,建設技術引領平臺、公共服務平臺、產業融合平臺、開放合作平臺四大平臺,整體投資規模300億元。
中德智能網聯汽車四川試驗基地于今年5月正式投用,共建設有9大功能區、266個測試場景,其中包括真實隧道、橋梁、雨雪霧等特殊天氣模擬工房,可以實現在特殊天氣環境下對智能網聯汽車的測試。
從硬件到軟件
汽車產業的總體趨勢是硬件先行、軟件賦能。龍泉驛區已經抓住了硬件整車制造的產業機遇,前瞻布局中德智能網聯汽車四川試驗基地這樣的基礎設施,吸引更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落戶,實現建圈強鏈。
2021年,車路通科技在龍泉驛區注冊了公司總部,并在北京、上海與廣州設立了分公司。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車路通已經與中國重汽、廣汽集團、滴滴出行、江淮汽車、中國信通院等多個行業領先企業及權威機構展開合作,獲得2個汽車前裝量產訂單,以及5個車企的POC項目,并參與了1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的建設。
產業集聚效應不斷在龍泉驛區得到體現。今年1月,中德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汽車(成都)工程中心暨西門子全球仿真及測試技術(成都)研發中心首次對外開放,將有力助推成都汽車產業從傳統汽車制造基地向智能汽車研發高地轉型升級。
中德智能網聯工程中心暨全球仿真中心國內車聯網、車路協同領域頭部企業華錄易云,于2021年在龍泉驛區成立四川分公司,負責中德智能網聯汽車四川試驗基地信息化部分建設。
中國信通院在全國范圍內唯一的車聯網領域全資子公司——信通院車聯網創新中心(成都)有限公司也于2021年落戶龍泉驛區,與華錄易云聯合承建中德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基地建設項目。
龍泉驛區已搭建了智能網聯汽車集標準制定、檢測檢驗、示范應用、國際合作于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吸引西部乃至全國智能網聯汽車企業前來測試認證與研發創新。
從制造到服務
隨著“工業4.0”和“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興起,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兩業融合”推動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的趨勢愈發明顯,其核心特征是“制造業服務化、服務業制造化”。
龍泉驛區是全國首批20家、四川省唯一“兩業融合”發展試點區,從突破搶占智能網聯新賽道、探索發展氫能產業新領域、塑造新能源汽車發展新優勢等方面著力,推動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制造轉型、汽車制造向智能網聯新能源方向升級,實現產業鏈上中下游融通。
截至目前,龍泉驛區已聚集67家世界500強和57家上市公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381家。“兩化融合”貫標企業達到45家,引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家,初步形成涵蓋全系車型和全鏈協同發展的汽車產業生態圈。2022年汽車全產業鏈產值有望突破2000億元。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