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廣西愛閣工房家居有限責任公司的定制家居智能生產線上操作機器
在學校課堂上,沒有傳統的黑板和課桌,學生戴著穿戴式設備,課本知識轉化為生動立體的可視化內容;
在工廠車間里,智能機器人揮臂“起舞”,每個環節獨立作業又互相配合,有條不紊;
在田間地頭,結合物聯網傳感器與AI算法,可動態調整水肥配比,實現水肥精準投放,讓田間管理更智慧、更便捷。
……
在南寧,人工智能正快速融入百姓生活,成為驅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
當前,我市正積極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依托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建設,全面推進人工智能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賦能應用,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加速競逐新領域新賽道,奔向更加美好的智能未來。
“人工智能+”讓更多應用場景落地見效
人工智能賦能學校課堂,讓教學變得更加“身臨其境”;戴上智能XR眼鏡,可連接個人云桌面進行遠程辦公……近日記者走進邁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邁越科技),感受人工智能帶來的便利。
邁越科技是一家從事人工智能軟件開發、云國產化設備研發生產、算力服務、產教融合等業務的科技型民營企業,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自治區瞪羚企業、自治區“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企業研發的大模型推理一體機、AI智能體、AI課堂教學評價等產品廣泛應用于廣西的多所高校。
該公司市場部經理黃宇陽向記者展示了公司打造的AI課堂教學質量分析平臺。“通過這一平臺,可以洞察師生行為、實現教學內容與課堂互動,生成教學質量分析報告與數據畫像,從價值取向、語言表達、行為儀態等多維度對課堂教學質量進行精準評價。”他說。
在今年4月舉行的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項目簽約儀式上,邁越科技與百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芯動微電子科技(武漢)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今后將與合作伙伴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東盟市場的創新應用。
“未來,我們將持續開發教育行業、醫療行業等方面的大模型,并持續發力推動‘人工智能+政務’‘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醫療’等模型場景應用落地,還將持續推動‘數字出海’,與東盟國家的高校、企業開展合作,推動更多面向東盟的應用場景落地見效。”該公司執行董事鄧彩蝶表示。
人工智能讓制造更高效更精準
“人工智能+制造”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近日,記者在廣西愛閣工房家居有限責任公司的定制家居智能生產線看到:自動分揀區猶如“圖書館”,不同規格不同材質的板材都有自己的“書架”,智能機器人變身為“管理員”,自動抓取、分揀板材,人工智能的應用提升了產品的生產效率,讓越來越多綠色家居銷往千家萬戶。
“我們現有工業設備150多臺,其中數字化設備占76%,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88%,設備聯網率和上云率均達90%。通過AI算法優化排產,實現了相同色板材統一開料、板材利用率提升8%。公司還通過AI立體庫與‘包裝算法+機械臂’,從打孔到包裝等環節均實現無人化,生產周期縮短了30%。”該公司信息化部門負責人江洪磊介紹。
在生產現場,每一塊板件都擁有二維碼,通過數控設備掃碼識別,即可完成開料、封邊、打孔等工序全自動流轉,再進入智能倉儲系統,真正實現“從設計圖紙到成品交付”的全流程數字化管控。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企業的產品質量、供應效率均得到大幅提升。“我們自研了AI視覺質檢技術,針對板件黑斑、劃痕等瑕疵進行自動化檢測,替代傳統人工目視檢測,質檢效率提升50%,不良品率下降40%。供應鏈端通過云系統與供應商實時協同,自動同步庫存數據與采購需求,采購及時率提升60%,安全庫存降低30%,實現了‘按需生產、精準供應’。”江洪磊說。
看著數智化的車間,該公司副總經理劉威對企業的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今后我們將加快‘人工智能+制造’的發展步伐,從數字化設計、智能化生產、智能化監測、供應鏈智能化管理、智能客服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持續發力,讓人工智能更好地為產品設計、制造‘出謀劃策’,實現定制產品的高效生產與精準交付。”
落實行動為制造業發展注入智能動力
今年以來,南寧市推出了一系列務實舉措,推動人工智能創新應用,賦能新型工業化和首府工業高質量發展。
——出臺《南寧市“人工智能+制造”行動方案(2025—2027年)》。該方案從5個方面提出16項具體措施,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發布首批“人工智能+制造”應用場景“機會清單”和“能力清單”。其中,首批“機會清單”有10家企業入選,首批“能力清單”有20家企業入選,標志著我市在“人工智能+制造”領域發展上邁出了關鍵一步。
今后,南寧市將持續深入實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動,以推動人工智能和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創新為動力,以場景應用為牽引,以發展人工智能產品、提升人工智能服務為重點,突出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核心節點樞紐作用,積極拓展面向東盟的合作,加快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新一輪工業振興注入強大智能動力。目標已然定下:力爭到2027年,全市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500億元以上,形成80個標志性智能產品,打造60個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初步建成面向東盟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和應用高地。
“我們將發揮南寧工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工作機制作用,加大對‘人工智能+制造’推進工作的統籌協調力度,調動各方資源和力量,拓展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建立常態化‘人工智能+制造’場景的征集、發布、對接全流程工作機制,搭建供需平臺,定期發布場景‘機會清單’和‘能力清單’,推動人工智能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加大宣傳力度,推介典型應用案例,推廣人工智能軟硬件產品,推出人工智能行業應用解決方案樣板,暢通各類要素資源供需對接渠道,搭建融通合作、互助共贏的良好平臺,讓人工智能更好賦能千行百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審核編輯: 朝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