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城市化進程加速與新興技術迭代演進,城市系統面臨的復雜性風險呈現多維度、跨領域、高動態特征,傳統應急管理模式正面臨挑戰。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融合,為風險感知、預警研判、協同響應與韌性恢復提供了全新范式,也催生了技術倫理、數據安全與治理效能等深層議題。如何依托智能技術重構應急管理體系,成為全球的核心關切。在此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學舉辦“第一屆應急管理新視野國際會議”,以“人工智能時代的城市復雜風險治理與應急管理創新”為主題,聚焦智能驅動下的風險治理理論突破、技術應用創新與跨學科交叉研究,旨在搭建學術交流、政策研討與實踐探索的高端平臺。
會議于7月5日開幕,邀請中國、美國、德國、俄羅斯等國內外專家,加速推動應急管理的深度國際交流。在長三角應急管理一體化背景下,特設“長三角應急管理分論壇”,三省一市應急管理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具有開放性,特設“產業論壇”,吸引核心應急企業和國際組織參會,推動技術交流和創新。這次會議通過主編論壇、主論壇、專題論壇、圓桌對話、青年論壇等形式,搭建一個“政-產-學-研”跨界交流的綜合性平臺。
在主旨報告中,與會專家圍繞“人工智能賦能應急管理”展開闡述。專家們通過深入學習,總結了當前全球面臨的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挑戰,從政策、科技、管理、行業等多個方面探究人工智能在應急預警、處置應對和災后恢復等應急管理工作中帶來的新策略、新范式和新應用。
隨著城市規模的日益擴大、功能愈發多樣、人口不斷聚集、風險來源持續多元,全球城市在不斷發展繁榮的同時也面臨著外部沖擊的各類風險,如何構建經濟、社會、工程、生態韌性安全的城市是全球面臨的難題和挑戰。在提高城市韌性安全這一時代命題上,人工智能技術能夠發揮怎么樣的作用,如何發揮作用,都是亟待回應的內容。
此次國際會議把握“人工智能”“應急范式革新”“巨災應對”“產業創新”“決策機制”“跨界跨域協同”等議題,設置了10場平行分論壇,70場學術報告,4場圓桌研討,29場墻報展示報告。與會專家認為“韌性安全”是城市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與會專家就人工智能時代的應急管理智能技術賦能與應急范式革新、城市韌性與風險治理、基層應急能力、風險認知與行為、巨災應對與跨境協同、政策創新與數字化轉型等重大議題開展學術報告和討論,從不同角度回答了如何在現有應急管理工作成效基礎上不斷推動城市韌性安全建設。
會議特設長三角應急管理論壇,圍繞“智慧‘應急’,共筑城市安全防線”開展研討。來自于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的60余位應急管理領導和專家齊聚該論壇,共同在人工智能時代下探討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長三角應急管理協同。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沈偉忠在主旨報告中闡述了城市應急管理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強調了構建智能化、現代化應急管理體系對于守護城市安寧的關鍵意義,為特設論壇奠定了“科技賦能,智慧應急”的基調。
論壇主旨演講由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吳建南和上海交通大學應急管理學院副院長梁昕主持,與會專家圍繞人工智能時代的城市復雜風險治理與應急管理創新發表前沿觀點。中國災害防御協會會長,應急管理部原副部長鄭國光,北京科技大學城鎮化與城市安全研究院院長岳清瑞,浙江大學信息學部主任、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陳純,山東省科協主席、原副省長凌文,清華大學蘇世民學院院長薛瀾,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沈偉忠等13位專家發表主旨報告。
(審核編輯: 光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