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物聯網產業最關注的是什么?我想可能就是LPWA技術的商用了。尤其是在聯通和電信先后宣布了NB-IoT的正式商用后,業內對于LPWA技術的關注應該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基于滿足了對電池續航時間的有較高要求的、低成本的物聯網設備的通信需求,LPWA技術的潛在優勢很明確。自2016年6月,3GPP宣告了對三個基于蜂窩的LPWA標準(NB-loT,LTE-M和EC-GSM)定稿以來,全球運營商在授權頻段的試點和動作頻頻,一定程度上趕超了產業相對成熟的未授權頻譜技術LoRa和Sigfox。
在推出授權頻譜技術時,安全性是移動運營商特別強調的LPWA的特性。當然,對于運營商來說,聚焦在NB-IoT等授權頻譜技術的原因還在于:與非授權頻譜LPWA技術不同,運營商可以通過軟件升級的方式,來快速部署NB-loT和LTE-M。
NB-loT是最有可能在連接競爭中占主導地位的蜂窩LPWA技術(見圖1)。 由沃達豐領導的歐洲運營商是該技術的主要支持者;并且繼在西班牙的成功試驗之后,沃達豐計劃于2017年一季度在四個歐洲市場推出商用NB-loT。 許多亞洲MNO也傾向于NB-loT。 華為非常支持該技術,已利用其在亞洲的業務來吸引運營商支持該標準。亞太地區主要M2M市場(例如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中國)的許多運營商已經在開展NB-loT的商業化和進行大規模現場試驗。
Figure 1: Worldwide LPWA deployments – live, trial
Source: Ovum (Note: Cat-M in the above chart refers to LTE-MTC Cat M1 – also known as LTE-M)
而 相比于NB-IoT在歐洲和亞洲的發展勢頭,LTE-M在北美市場和一些亞洲運營商中獲得了良好的發展動力。AT&T與愛立信、Qualcomm和Sierra Wireless(以及其他合作伙伴)合作,于2016年11月在舊金山試用了該技術;與多家最終用戶組織合作測試計量和零售應用。該運營商已宣布在2017年“實現LTE-M技術商業化”的計劃。Verizon也宣布了類似的計劃。 在亞洲,韓國電信有一個現場LTE-M網絡,而軟銀和澳洲電信正在規劃部署。KPN是目前唯一選擇LTE-M的歐洲運營商,在最近完成了一次試點。 它已宣布計劃到2017年底在其網絡上運行LTE-M,以及其現有的LoRa和M2M物聯網選項。
盡管如此,小編認為非授權頻段仍然有其發展的空間和機會,特別是對專用網絡、“校園類”環境而言。 同時,一些運營商也在尋求同時提供授權和非授權頻譜LPWA物聯網服務。許多電信運營商正在試驗或部署多個LPWA技術:Orange已經建立了覆蓋法國大部分地區的LoRa網絡,并在2016年試驗了EC-GSM;表明支持LTE-M的韓國SK Telecom已經部署了LoRa網絡,并正在直接投資 Sigfox;一些服務提供商可能期望通過MVNO提供未授權頻譜LPWA連接,從而避免減損其基于蜂窩的loT產品的價值或重心。
考慮到IoT應用市場的碎片化、個性化特征突出,解決方案和技術的多樣性將成為這一產業的主體。對服務提供商和平臺開發商而言,支持這些解決方案和技術將是核心能力要求。多元化的loT技術方案將成為領先網絡運營商的標準做法,而LPWA產品將是這方面的關鍵要素。 隨著它們推進其LPWA計劃,市場參與者應該也考慮到低成本、超低帶寬LPWA物聯網解決方案支持(或者是實際上迫使)為提供商和最終用戶組織開發新的破壞性商業模式的潛力。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