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是保護環境的基礎工作,是環境管理的“頂梁柱”。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深化環境監測改革。2017年5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近日由中辦、國辦印發。[詳情]
目前我國綠色金融發展迎來了“黃金期”。綠色金融上升為國家戰略,一些地方陸續出臺相關支持政策。消息人士向記者表示,北京市金融局等部門正在制定推進綠色金融發展的指導意見,以降低綠色投融資成本,服務首都綠色發展項目,帶動金融創新,該意見有望本月出臺。[詳情]
英媒稱,中國決定從2017年年底禁止進口包括英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可回收垃圾產品。[詳情]
2017年是黑臭水體治理考核年。前不久住建部、環境保護部聯合發布今年第二季度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情況通報顯示,截至6月底,完成整治工程的僅占44.1%。[詳情]
2016年我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市場規模為842.84億元,預計2017~2020年我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市場容量將達到3800億元。[詳情]
針對耕地重金屬污染的問題,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11日在湖南省湘潭市牽頭成立國家農產品產地重金屬污染防控協同創新聯盟,以加強防控。[詳情]
話說,在一些人眼中,最關心中國環境問題的并不是咱們中國人,而是“文明進步”的西方人。比如那個天天在咱們中國測PM2.5的美國大使館,就一度被人們吹捧成為是中國環境保護的重要推動者。[詳情]
走過6年立法之路、歷經兩次審議,環保稅法將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公開資料顯示,環境保護稅法的總體思路是由“費”改“稅”,即按照“稅負平移”原則,實現排污費制度向環保稅制度的平穩轉移。[詳情]
近年來,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一直是國資委和央企的重要任務之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2017 年政府工作報告等都對國企改革提出了明確的任務要求。[詳情]
繼市政水務、垃圾處理兩大板塊之后,環衛市場正在成為環保產業的第三塊拼圖。專家表示,環衛市場是一個“特別大的剛需”,沒有哪一天會“到了頂點,不需要了”,而且要求將越來越高。[詳情]
隨著明年1月開征時點的日益臨近,環保稅開征已經進入倒計時。《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業內獲悉,為了保障這一全新稅種順利開征,目前稅務部門正與環保部門密切配合,緊鑼密鼓做好開征準備工作,包括交接排污企業信息、稅源摸底和信息共享平臺征管系統開發等。環保稅法實施條例也即將上報國務院審議。[詳情]
福建省政府辦公廳日前發布《福建省重點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辦法(2017年修訂)》(以下簡稱《辦法》),全面建立覆蓋全省、統一規范的全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采取省里支持一塊、市縣集中一塊的辦法加大流域生態保護補償金籌措力度,促進流域上游地區可持續發展和全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詳情]
近年來,環保監管執法與治理力度等方面不斷加大。而不斷趨嚴的環保制度也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同時,能源結構也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大變化,取得的成果豐厚。但我國能源的能源革命依然艱巨。[詳情]
“土十條”落地已一年有余,土壤修復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競爭業態初現。雖然土壤修復市場參與者眾多,但市場結構分散,集中度不高,修復技術有待提高,土壤市場仍未完全釋放,市場潛力巨大,預計“十三五”市場空間約1100-5900億。[詳情]
在11日由科技部、江蘇省人民政府聯合舉行的第五屆中國環保技術與產業發展推進會暨2017世界物聯網博覽會智慧環保高峰論壇上,宜興市委常委、環科園管委會主任朱旭峰呼吁,“當前,我國環境保護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