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目前國內外直線電機驅動技術的應用情況,分析了直線電機實際應用在高檔數控機床上的突出問題,給出了現有實際應用問題的解決方法。 [詳情]
對基于運動控制卡和PC的開放式數控系統平臺結構進行了研究,介紹了硬件原理和基于COM的模塊式軟件結構,并在此基礎上針對GT400—SV運動控制卡開發了一個數控系統。實踐證明這種形式的系統具有很強的性能價格優勢,實現了軟硬件的開放性和數控模塊的二進制復用。 [詳情]
螺旋轉子是轉子流量儀表中的心臟零部件,根據流量計的規格和用途,螺旋轉子的截面形狀和導程都有所不同。螺旋轉子的截面形狀一般由漸開線和擺線組合而成。[詳情]
本文介紹了白車身機器人焊接生產線系統的組成,設計了白車身車門加工的工藝流程;以西門子S7—200為核心控制器設計了生產線的控制系統,并詳細地對PLC的選型,硬件的設計和軟件編制的流程進行了說明;給出了PLC的f/o接口圖和詳細的接線圖,編制r了PLC與機器人的通訊協議,對夾具體的自動識別技術原理進行了深入探討;以模塊化編程為基礎進行編程,實現了系統的穩定性和可擴展性。 [詳情]
隨著科技不斷發展,計算機在機械輔助設計上的應用,現代 CAD/CAM 、 FMS 、 CIMS 都在數控技術上得到廣泛應用。數控機床自 1952 年在美國成功研制以來先后經歷了五個發展階段。隨著微電子和計算機技術的日益成熟,推動了我國數控技術的發展,國產數控系統相繼開發成功,使我國數控機床在品質上、性能上得到了保障。由于數控機床有著對工件改型的適應性強、加工精度高、提高生產率等特點,因此在各領域得到了推廣應用。 [詳情]
本文基于S7—300 PLC,結合氣液增壓傳動控制技術,實現了對數控輪研齒機研齒加工的自動控制。分析了采用氣液增壓夾緊傳動系統實現數控螺旋錐齒輪研齒機研齒加工控制的原理。研究了采用PLC(S7—300)實現數控螺旋錐齒輪研齒機研齒的自動控制,提供了主要的硬件原理圖和軟件梯形圖.實驗結果證明:程序結構緊湊、運行效率高,且可以很好的實現設計要求。 [詳情]
本文詳細闡述了一種新的鋼卷尺自動切零系統,該系統使用基于FPGA和單軸數控系統的雙控制器結構,通過互相通信方式協調切零位工作,從而解決了目前鋼卷尺切零系統速度慢、精度低、勞動強度大的缺陷。[詳情]
本文介紹磁懸浮主軸系統的組成及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種在常規PID基礎上的智能PID控制器的新型數字控制器設計。其核心部件是TI公司的TMS320LF2407A,設計了五自由度磁懸浮主軸系統的硬件總體框圖。用C2000作為開發平臺,設計在常規PID基礎上的智能PID控制器。理論分析結果表明:這種智能PID控制器能實現更好控制效果,達到更高的控制精度要求。 [詳情]
文重點介紹一種新型的同步交流伺服驅動裝置。該裝置主要的特點是,將在自動控制領域應用廣泛的單軸控制功能整合到裝置內部,使該裝置自身具有一定的控制功能,在要求精確定位的單軸控制系統中,可以達到簡化控制系統,提高系統可靠性及降低系統造價等要求。 [詳情]
本文設計出一套數控系統,對汽車制遺業中焊接工序實現數字控制,以提高企業生產率和降低員工的勞動強度。具體設計任務如下:1)上位機(IPC)的選擇,根據數控設備的規模和總線類型選擇合理的工控機,且確定信號通訊方試;2)3個導軌方向的速度位置控制器的選擇;3)用于CNC和機床之間的PLC的選擇且在此系統中的梯形圖的設計;4)根糖此機床設備的設計參數和工作條件選擇步進電動機及其驅動器。 [詳情]
分析了國內粉針劑的制備特點,介紹了分裝系統的結構原理和控制單元,提出了PLC、HMI(人機界面)和伺服技術相結合的分裝控制方案,著重敘述了系統的控制策略和同步協調設計,并利用Delphi6語言開發了觸摸屏程序,有效解決了傳統粉針生產過程中分裝精度低、操作復雜等問題。 [詳情]
了解決高檔數控系統對控制軟件實時性的要求,提出了分時并行處理的設計方法,以實時環境下多線程技術的原理為依據,用Delphi提供的多線程編程組件完成了系統線程的具體實現,并且以開發實例的方式給出了多線程技術在實現數控系統實時響應中的應用。實時多任務的實現,顯著提高了CPU的利用率,并使系統的可靠性得到了保證。 [詳情]
數控系統的內置型PLC作為摸不著的自動控制單元,不易被人理解。通過用戶編寫的PLC源程序在華中數控系統中的編譯、加載及運行的實現,來說明內置型PLC的運行機理,為更好地診斷機床故障和擴展機床功能提供思路。 [詳情]
本文所研制的大型數控分度頭,采用PLC可編程控制器 ,控制步進電機驅動蝸輪蝸桿對執行工件進行自動分度, 結構簡單、制造費用低,較好地解決了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詳情]
20世紀90年代,國外的數控系統完成了從16位機向32位機和伺服驅動從直流式向交流全數字式的轉變,數控系統體系結構從封閉轉向開放,從而使數控系統可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的豐富資源,能根據控制對象的要求迅速、靈活地更換軟硬件,并能及時吸收新技術,使得數控技術發展步伐加快,開發周期縮短。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