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外交部主辦的第二期人工智能能力建設研討班正在北京舉行。來自34個國家和國際地區組織的代表展開交流座談、參訪調研,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現狀以及未來趨勢。[詳情]
隨著大模型行業開源、降本趨勢進一步明確,人工智能(AI)端側應用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在近日舉行的“人工智能終端產業發展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云邊端協同大模型落地推動了AI終端應用發展。作為用戶側承載大模型部署任務的重要載體,AI終端將加快智能升級和自主進化,激活萬億元規模產業。[詳情]
2025年5月14日,在安徽省合肥市紫蓬山腳下的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校園里舉辦了一場“每一個星,都是母校之光”聚星聯盟啟航計劃的主題活動,該校歷屆正能量網絡達人齊聚校園,圍繞如何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推動學生就業創業等主題座談交流。[詳情]
5月11下午,第二十七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圓滿落幕。作為北京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昌平區以“科技引領,創新發展”為主題,攜 52 家科技領軍企業與 120 項前沿成果重磅亮相,全方位展示昌平在先進能源、生命科學、智能制造等領域的科技實力。其中,松延動力的人形機器人 “N2” 憑借驚艷表現火出圈兒,大飛機 C929 的國產自主突破彰顯科技創新實力,208 所外骨骼穿戴設備、慧兮磁吸附爬壁機器人及美亞生物的簽約合作更是成為展區焦點,為觀眾帶來一場科技展覽盛宴。[詳情]
改革創新 活力澎湃——“2025·全國文化企業30強”和“2025·全國成長性文化企業30強”述評
5月26日,“2025·全國文化企業30強”(以下簡稱“30強”)和“2025·全國成長性文化企業30強”(以下簡稱“成長性30強”)揭曉,一批代表著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方向的優秀文化企業亮出自己的成績單。這些骨干文化企業在出版、影視、新媒體、文化科技、文旅演藝等領域不斷嶄露頭角、綻放光彩,通過改革創新實現新突破,為我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澎湃活力。[詳情]
換熱器作為熱能傳導的關鍵裝置,已滲透現代社會的各個角落,包括數據中心、船舶、工廠以及各種建筑物中幾乎都有它們的身影。[詳情]
本文基于工業設備數字孿生系統框架,介紹在智能制造領域,數字孿生系統構建的6大要素以及對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應用服務。[詳情]
數字孿生技術的應用,宛如為鋼鐵廠注入了智慧的 “大腦”,使其具備了 “思考” 能力,實現了生產過程的優化與升級,特別是在 PLC 自動調溫系統的協同下,能耗大幅降低,為鋼鐵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開辟了新路徑。[詳情]
第21屆天津工博會3月6日開幕 3萬客商與宇樹機器人暢聊科技新未來
作為展示最新工業技術和產品的平臺,推動產業與科技深度融合重要橋梁的第21屆天津工博會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盛大開幕。[詳情]
數字化轉型是提升制造業國際競爭力的必由之路,需從技術攻堅、政策賦能、生態優化三方面協同發力,助力企業突破轉型瓶頸。[詳情]
深圳和杭州在硬件制造和數字服務領域展開競爭,各自擁有獨特的優勢和挑戰.[詳情]
隨著半導體產線生產工藝流程越來越復雜,產線設備間的傳統物料搬運方式,已經成為制約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的瓶頸。為此,AMHS自動物料搬運系統應運而生,在半導體晶圓制造環節的應用開始逐漸普及。[詳情]
展位預訂如火如荼,慕尼黑華南電子生產設備展解鎖全新展區與熱門論壇議題
2024華南國際智能制造、先進電子及激光技術博覽會(簡稱LEAP Expo)旗下成員展慕尼黑華南電子生產設備展將于10月14-16日,再次登陸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新館)。[詳情]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表示:“2023年,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存量政策、增量政策疊加發力,將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推動工業經濟穩步回升。”工信部將加大穩增長工作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多項舉措并舉,全力以赴穩工業,扎實鍛造新優勢。[詳情]
日前,全國2022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揭榜,福建省7家示范工廠上榜,數量與山東省并列全國第一。[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