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產業發展新生態|智匯萬聯 智造引領——智能制造與智慧物流主題云峰會順利舉辦!
物流行業是我國重要的產業部門,近年來國家出臺大量優惠政策推動現代物流發展,我國物流行業需通過提升自身信息化和專業化水平,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到來,為產業轉型升級創造了重大機遇,智慧物流正成為物流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源泉。[詳情]
2022中國數字經濟百人會數字化轉型高峰論壇將在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期間召開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的全局戰略部署,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快河北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河北邁入數字經濟新藍海,2022中國數字經濟百人會數字化轉型高峰論壇將于2022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期間召開。[詳情]
2022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人工智能體驗區提前“搶鏡”——讓AI助力各產業發展
作為虛實融合下代互聯新技術的元宇宙,其引起很多業界與人工智能領域關聯政府、組織或企事業單位廣泛關注和討論。作為世界上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做到與時俱進,其將深度加碼人工智能商品和服務,多維展示元宇宙生態鏈科技,首次打造人工智能專區,并設置沉浸式人工智能體驗區,讓世界人民在同一藍天下共享中國人工智能發展新機遇。[詳情]
Marc Wucherer 博士將擔任 Ziehl-Abegg SE 的新首席執行官
Ziehl-Abegg Se 監事會主席 Dennis Ziehl 表示:“隨著 Marc Wucherer 博士擔任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當前董事會成員包括 Olaf Kanig(首席財務官)、Sascha Klett 博士(首席技術官)和 Joachim Ley(首席運營官),Ziehl-Abegg 集團將擁有一支新的強大、出色的執行團隊。”[詳情]
專訪施耐德電氣數字能源服務部總經理楊平: 挖掘數據價值,以服務支撐數字化落地,助力雙碳可持續
9月1日,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舉行。本屆服貿會年度主題聚焦“服務合作促發展 綠色創新迎未來”,圍繞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全球能源管理與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專家施耐德電氣攜可持續“一體兩翼”成果重磅亮相,分享了如何以“數字化”和“服務”賦能產業鏈減碳,助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整體思路,挖掘數字化的價值,以服務助力雙碳目標,促進可持續發展。[詳情]
在推動“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的大背景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已成為助推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已連續五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詳情]
近日,世界經濟論壇宣布今年有13家新工廠加入全球燈塔網絡。[詳情]
機器視覺被稱為自動化的眼睛,在國民經濟、科學研究及國防建設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特別今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的防控戰中,基于機器視覺技術的系統及設備更加大量應用,通過機器視覺實現引導、定位、識別、檢測的自動化生產流程。[詳情]
隨后,“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政府又多次提及新基建,可見近年來新基建所涵蓋的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發展越來越多好,且價值愈發顯現。[詳情]
隨著國內疫情高峰結束,各地有序復工復產,特殊時期轉為常規階段的同時,戰疫帶來的思考仍在繼續:智能物流如何深度參與災情預測、物資調度、運力協同,柔性服務國家建立應急物資統籌體系,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智能供應鏈將怎樣重塑物流行業的未來,為新一輪經濟數字化轉型和產業提質增效發揮關鍵作用?[詳情]
2019年8月25日,《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于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閉幕式上正式發布,該報告為工業和信息化部2019-2021年財政專項《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水平評估體系構建與智能機器人產業鏈增長點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由中國電子學會組織相關專家及研究人員共同編制。[詳情]
2019年8月25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中國電子學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承辦的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圓滿落幕。[詳情]
繼世界機器人大會的“智能新生態,開放新時代”,2019年8月22日智匯工業等媒體對諸位國際頂尖級的機器人領域專家進行了采訪。本文分享了來自德國、法國、日本專家的精彩觀點。[詳情]
2019年8月21日,在世界機器人大會如火如荼的5周年現場,智匯工業等媒體對諸位國際頂尖級的機器人領域專家進行了采訪。本文分享了來自以色列、美國、意大利部分專家的精彩觀點。[詳情]
上海交通大學、高雄中山大學、荷蘭方提斯大學參賽隊伍摘取第六屆“臺達杯”高校自動化設計大賽“智聯高手”桂冠!
經過兩天的激烈,7月26日,“發現智聯高手”——第六屆“臺達杯”高校自動化設計大賽決賽結果揭曉,經過激烈的拼搏,來自于上海交通大學、高雄中山大學、荷蘭方提斯大學的三支高校隊伍最終脫穎而出,獲得了現場評委的一致認可,獲得大賽特等獎。[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