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工業自動化中,電容式傳感器經常被用于檢測各種介質。其之所以可以能實現這樣的功能,是因為其可以通過調整開關閾值,使電容傳感器“透過”不同的容器壁,如塑料、玻璃、紙張等,從而進行檢測。[詳情]
華為已經正式發布華為nova 3以及nova 3i,其中nova 3i是首款搭載麒麟710處理器的手機,而現在在GeekBench 4.0上已經出現了麒麟710處理器的蹤影,可以說CPU性能提升巨大。[詳情]
在剛度允許的條件下,粗加工取較大的切削深度,以減少走刀次數,提高工件生產率;精加工一般取較小的切削深度,以獲得較高的表面質量。[詳情]
激光切割一直是激光加工應用最廣泛的一項技術,脈沖激光適用于金屬材料,連續激光適用于非金屬材料,后者是激光切割技術的重要應用領域[詳情]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汽車電子化程度不斷提高,傳統的機械系統已經難以解決某些與汽車功能要求有關的問題,因而將逐步被電子控制系統代替。傳感器作為汽車電控系統的關鍵部件,其優劣直接影響到系統的性能。[詳情]
在機床加工的道路上,所有企業都致力于讓自己的產品無限趨近于零誤差,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總是很骨感的,在實際加工過程中,機床精度或多或少會受到各種內外因素的影響。[詳情]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服務于全球電子應用領域的半導體行業領導者STMicroelectronics(意法半導體),近日推出了一款汽車級6軸慣性傳感器ASM330LHH,可應用于先進車輛導航和遠程信息處理應用中的超高分辨率運動跟蹤。[詳情]
逆向開發,快速學習,后來居上的確是國內目前的很多優勢產業在最近幾十年走過的路子。但是,這個方法未必適用于芯片、發動機等核心技術領域。[詳情]
近日,國際自動機工程師學會(SAE)航空航天材料增材制造委員會(AMS-AM)發布了首套行業增材制造材料與工藝標準,包括4項具體標準,主要涉及基于粉末床的激光熔融(LPBF)增材制造技術。[詳情]
據外媒報道,嶺緯科技有限公司(Neuvition, Inc.)于近日發布首版480線高清視頻激光雷達Titan M1,該款半固態激光雷達的的分辨率為480條垂直線(vertical lines),各條垂直線的最多可含1280像素(分辨率為1280 x 480),這是當前商業市場上分辨率極高的一款激光雷達產品,其數據速率高達150萬點/秒,可多次回波(multiple returns),最大測距為200米。[詳情]
指紋識別在實現了屏下指紋技術的突破之后,當下又有了新的突破。近日,韓國科學家研究出了一種透明的指紋傳感器,可大幅提高指紋識別的靈敏度和傳導度,幾乎可以做到全屏幕指紋識別。[詳情]
研究者利用流體封閉的渦旋結構,開發出了巨磁阻傳感器結構,即使與目前最先進的傳感器相比,該傳感器也毫不遜色:磁噪聲更低,線性度高出一個數量級,磁滯幾乎可以忽略。[詳情]
所謂生物識別技術就是,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紋、臉象、虹膜等)和行為特征(如筆跡、聲音、步態等)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鑒定。[詳情]
英國《自然·通訊》雜志近日發表了一項材料科學新突破:韓國科學家團隊用超長銀納米纖維和純銀納米線組成的隨機混合網絡納米結構,創造出新型透明電極,進而產生一種透明的指紋傳感器。[詳情]
從上面可以看出,SONY IMX363傳感器在傳感器面積上可謂目前旗艦水平,傳感器大小到達1/2.55;由于底大一級壓死人的攝影傳感器理論,更大的傳感器能帶來更大的單個像素大小,而單個像素大小在成像上影響最大的就是夜景拍攝時的噪點控制,IMX 363所帶來的1.4μm單個像素大小,[詳情]